紙頁成形、濾水、絮聚,請從上網濃度考慮下
智橋導讀:讀者一篇來稿,引起我們思考,紙漿濃度低可使其中纖維的易動性增大,當湍動及剪切消失后低濃度紙漿中纖維形成絮聚狀態所需的時間也長于高濃度的紙漿。
以纖維較短的磨木漿纖維為例,濃度為1%時,擾動的影響消失后絮聚時間約100毫秒,濃度為4%時僅1毫秒,而濃度為0.5%時則可達500毫秒左右。
所以,低的濃度有利于纖維較好的分散。當成形器有足夠的脫水能力時,造紙者都愿意采用較低的紙漿上網濃度以便在纖維分散較均勻的條件下進行成形過程。對于生產低定量的薄紙時以及采用某些長纖維和粘狀打漿的紙漿時則更必須采用較低的上網濃度。
濕紙幅成形時的干度通常為3~6%。設紙漿上網濃度為此值的十分之一,并考慮成形過程有約35%的紙漿固相離出率,則在成形過程中需要脫也的水量約為紙漿上網時所含水量的93.5%左右。這樣的脫水量是很大的。進一步降低紙漿上網濃度會進一步增大這個脫水量所以要經過計算或實驗才行。
紙漿上網濃度降低也增強了細微物質的活動,在初始泄水較快時細微物質的流失也增大了。成形網的網面是凹凸不平的,網線之上和網線之間的積留量不同,形成了網痕。
在沉積的過程中,靠近網面的積層中細小纖維和細微物質含量越高就使積層靠網的一面與網面的起伏凹凸越能伏貼,也就是積層反映出的網痕越清晰,網痕被強化。
由上述情況可知,在紙漿上網濃度低時,細小纖維和細微物質向網面移動的機會增多,因此網痕也趨于增強。
本文版權歸智橋科技所有,智橋科技官方微信號zqweb2013,